首页 >  世界之最 >  国家地理 >  对地理高考命题、破题、解题的一些点滴思考

对地理高考命题、破题、解题的一些点滴思考

2019-03-13 作者:

1、时间安排:近年高考题阅读量在增加,14-171700-1800字,182200-2400字,时间意识必须增强。鉴于模拟题与高考题的难度差别,平时模拟测试的时间底线是:选择题1115分钟内,综合题约825分钟内。

2、命题形式:真实情境+不良结构信息(矛盾的试题情境,无关联的信息罗列,干扰信息或无效信息,隐含信息等)

3、注重高频考点或核心素养:如区域认知,涉及区域位置、区域分布、区域要素、区域特征,区域尺度(尤其是尺度转换),区域形成,区域对比,区域演变,区域发展等;注意心理地图构建,无图考图。

4、注重时间线索或时间变化(尤其近年来……),挖掘时代背景,如近年来,隐含了工业化城市化、交通发展、农业发展、人口状况、商业贸易、工程建设、生态变化,文化创意、大政方针……时间有不同单位的考虑角度,年:过去、现在、未来,年较差,年际变化;月:17月,5-10月,季节变化等;日:节气,节日等;时:晨昏昼夜子午等。另外,多关注时间节点热点事件,如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春晚举办地:长春、井冈山、长沙、深圳……十八大十九大,立足“立德树人”,面向“4个自信”等。

5、注意高频试题:高频设问、高频区域、高频答案、高频词汇、高频技巧……对此形成习惯(阅读、思维、表达等)是需要训练的,争取二轮阶段,习惯成自然。高考题阅读量大,光靠勾关键词不行,得有习惯跟进。

6、三轮复习的基本定调:一轮复习,固化基础;二轮复习,活化思维;三轮复习,优化表达。如二轮复习活化思维,举例“握手楼”——握手楼的特点:密-不透风,空调-热,楼高-地紧张,楼房外貌-低端……还原真实的情境,有理有据的分析,不能想当然;要训练活跃的思维,最好的途径是进行高考题的分类、改造与拓展。

7、近年试题的变化:矛盾的试题情境;突出主题,隐含热点;选项有干扰性(相似而有别,紧扣材料得解);宏观下的微观问题;普通中靠特殊;景观图增加,突出真实性;尤其突出的是:16年后重要的区位因素隐性化,或变化、活化、新化、动态化!如K企业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好包括国家稳定,金融体制完善,注重知识产权,法制健全,贸易税率等);又如中国在外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凸显资金充足;又如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印刷业、造纸等集聚,看中市场营销成本……

8、关注地理热词的内涵及并外延拓展,如集聚:农业育种、种植、销售等集聚,工业勘探开采,加工等集聚,集聚的区位选择,集聚的意义,尤其是新兴产业集聚值得关注,如从戏子误国到戏子强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中美文创发展对比,北京、横店等文创发展条件对比;又如成本:如何理解市场营销成本、原料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工资成本……;还有市场,关注远近、稳定、潜力、需求、发育、门槛、竞争力(产品产量、价格、款式、质量、入市早晚、消费文化)等。

9、解题路径:1、揣摩考点(考察意图);2、获取信息(时空要素问题);3、信息加工(调用知识及自身能力,理清逻辑关系,因果关系);4、优化表达(条理、逻辑、术语)。

10、建立在思维定势上的区域尺度转换让人难以招架!如广西横县河岸高地茉莉花茶种植的气候优势,需要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尺度意识;如陕南汉中是否也有羊肉泡馍;四川省和四川盆地地形是否一样;甘南是否产油橄榄等;淮河两侧的琅琊山和皇藏峪是否植被截然不同;材料情境和试题考察中“张冠李戴”(包含多个区域对象和空间尺度)往往构成解题陷阱,先入为主的区域误判或模糊不清的区域认定往往使解题真的张冠李戴,所以要弄清张三和李四。

11、界线,体现差异性和过渡性,也就是说,界线两侧有要素特征上的差异,成因上的不同;但也有渐进模糊的过渡性;同时还有变化性。如黑河-腾冲人口界线可以因西部大开发、城市化、产业转移等发生变化;如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或400mm等降水量线)附近的兰州,气候具有过渡性;贝壳堤的形成,反映了海岸线的变化,进而牵出地质条件、海洋生物等该地各种自热、人文事象的变化和影响。

12、关注一个题中的高频考点(关键词),如贝壳堤那道题中的入海口、含沙量、变化等,由此牵出太多的相关话题和来龙去脉;还有“你是河流我是沙”,涉及地质作用及整体性分析;还有营养盐类的形成和影响等;还有堆积物粒径看流速等水文特征,看地形的分布状况,看农业的发展类型等。

13、关注近年考卷中对核心素养的倡导,如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等,在设置试题情境中凸出德智体美的考察,如体-冬奥会举办,滑雪赛道选择等;如美-传统文化等;如德-生态文明等均与学生生活相关。

14、关注普遍中考特殊:要有审辩式思维和批判思维。如刚果河口无三角洲;如开放式试题中同意与否都着眼环境观;如在生态平衡水平衡情况下,尽量减少人对生态的干预,不能啥都谈植树种草,应追求自然恢复为主……

注意:高考题的答案往往不会完美呈现推理过程,显得云遮雾罩,以防误导答题走向模式化。

15、形成平衡观,构建数学模型。关注地理试题的核心指向:物质来源,物质运动。

16、了解学生的应试心态,不要易题难做,想的太多,做的太难,耗时太多。平时训练时,注重题干信息转换,挖出潜台词或隐性信息,使学生链接知识,打破神秘,入境入题。
上一篇: 再看层理、片理和解理;劈理、节理和断层
下一篇: 世界攀爬难度最高的十大山峰
相关推荐